在为民服务中担使命抓落实——滕州市东沙河镇二养德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发表时间:
2019年12月10日 08:58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枣庄市信访局派住滕州市东沙河镇二养德村第一书记侯钦刚到村任职以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担使命、抓落实的部署要求,强化使命意识、发扬攻坚精神,第一书记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领导高位推动
枣庄市信访局作为二养德村第一书记对口帮扶单位,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为第一书记住村提供必要保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现场办公,研究工作进度、解决困难问题。
枣庄市信访局帮包二养德村发展可行性研究座谈会
向二养德村捐赠5万元帮扶资金
乡村面貌展新颜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二养德村围绕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塘坝治理上大做文章,从近郊旅游、特色农产品展销、农村体验田等方面进行发展,打造“二养德”发展新模式,村容村貌发生了新变化,群众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美”起来。二养德村是滕州高铁新区和东沙河镇的驻地村,区位优势明显,以镇政府打造若水河景观为契机打造文化健身步道,实施乡村振兴两年计划。一是投入20余万元,沿村西水库北侧和原砌块厂新建文化健身广场1100平方米,步道150米、休息长廊及配套体育器材;二是做好村庄道路亮化民生事业,对村原路灯损坏、群众夜间出行不安全问题,经村委和党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下半年花费2.4万元维修新安路灯40盏。三是学习周边富裕村庄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加大村级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搞好美丽乡村建设。
改造后文化健身广场
壮大集体经济,使乡村“富”起来。充分挖掘村内现有资源,盘活闲置的土地、水塘等,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水塘承包等项目实施,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一是用好区位资源,引导发展近郊旅游,沿若水河南岸进行土地流转,打造快乐农场,增加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二是整合村级集体资源,提高村集体增收,盘活闲置的渠旁沟边土地18亩、水塘2个,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积极和上级业务部门对接,申请科协扶持项目,为村民送去科学致富信息和科学种植本领。
专家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打造文化阵地,使乡村“文明”起来。发挥好文化广场主阵地作用,宣传正能量,弘扬好风气,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邻里和睦、干群和谐的良好氛围。一是扎实做好为民服务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大对村党员群众的农业技术、科学文化的培训,积极引导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农业科技致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形成弘扬家庭美德、乡风文明,倡导现代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二是做好美丽乡村庭院建设,对25户进行美丽乡村庭院建设,以点带面努力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这篇新文章。
真情帮扶暖民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是情”,把村民的事时刻放在心上,真心为群众服务,枣庄市信访局选派第一书记侯钦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着一名第一书记的职责。
倾听群众呼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解决村民反映村内饮水问题,侯钦刚与书记商议及时召开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选址建设健康饮水机两台,在一周内完成任务,村民吃上了健康安全的直饮水,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可。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推荐,共推出25户,其中,村级15户,镇级10户,以点带面提高村民参加的积极性,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新装健康饮水机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盘活集体资产。为更好壮大村集体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理清思路,对清资核算出来的集体资产进行重新整合梳理,通过入资、承包、租赁等形式对村内集体资产盘活,2019年10底超额完成“减五”任务,村集体增收达到6.58万元。
村集体企业生产车间
助力扶贫帮困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村内享受低保12户(2019年新纳2户),共计27人。在村干部带领下对村内低保户和困难党员进行走访,了解情况,安排公益岗,实现稳定脱贫。特别是村民闫守山一家6口人,儿媳患白血病生活困难,村委积极协调驻地光大集团进行走访慰问,体现党的温暖。
走访贫困户
着力改造农网电力线路,消除安全隐患。村内电缆年久失修,多处裸露在外,给村内居民带来很大安全隐患。第一书记积极协调镇、村领导,争取资金,对村内1200米裸漏线缆进行更换,并新埋线杆24根,将6米高提升到8米,彻底排除了用电安全问题。(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