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针对物业管理服务历史欠账大、职能部门权责边界不清晰、业委会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探索实施“组织引领、红色基因、智慧物业、联动共治、星级评定、提质增效”六项行动,打造市中区“红色品牌”,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一、党建引领,“三创”理顺物管体制。将“红色物业”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牛鼻子”,理顺管理体制,加大制度保障。一是创新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关于实施“红色物业”六项行动助力美丽新市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等“1+X”系列文件,出台《深化拓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物业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梳理涉及物业管理的行政处罚24项、行政检查3项、其他权力10项。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实施镇街、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和物业行业综合党委共同参与的“1+3+N”工作机制。组建红色业委会,实施红色物业“3+1”星级评定模式,制定业委会星级评议标准19条、住宅物业服务项目属地考核评分指标42条、部门考核评分指标46条。三是创新组织设置。成立物业行业综合党委,按照“一方隶属、多方管理”的原则,隶属区住建局直属机关管理,日常工作接受局党组领导,由区住建局、镇街、物业服务企业等19人兼任综合党委成员,吸纳7家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
二、创新路径,“三治”化解物管难题。构建“党建引领、行业主管、基层主抓”的物业管理模式。一是协商自治。深化“好商量”办法,创新“网格”微治理,以楼栋为单元设置微信群,推选“微群主”,把物业服务融入单元网格,充分培育业主在物业服务管理中的协商自治能力。二是互助共治。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引导全区93家“双报到”单位及5600余名党员与社区、物业企业联防联控,向老旧小区倾斜,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卡点劝返点轮流值班、公共设施定期消毒等工作,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筑牢第一道防线。三是融合联治。依托区“融媒体+社会治理”智慧平台,通过社会治理“一张网”,将“吹哨报到”拓展至物业服务领域。社区与物业联动实施“2310”诉求快速反应机制,一般投诉2日内办结、重要投诉3日内处理完毕、重大投诉10日内解决。2020年以来,以物业企业为主体解决老旧小区居民诉求3240余件。
三、规范提升,“三化”打造红色物业示范区。定期召开红色物业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座谈会,集中摸排、研究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物业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是市场化运作。对具备市场化服务条件的老旧失管小区,引导物业企业树立“先投入、后收益”经营理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不具备市场化服务条件的老旧小区,连续3年按照每月0.2元/平方米的标准,每年拿出2000万元给予政策性补贴,激发物业市场主体活力。二是规范化管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红色物业覆盖质量”纳入镇街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明确组织覆盖、物业管理水平、群众满意度、协调联动4大类11项考核内容,并把物业整治列入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内容。三是示范化培育。明确物业服务企业15项正面清单、6项负面清单,在物业服务企业推行居民诉求“首问责任制”,开展星级“红色物业”品牌创建活动,发布首批物业行业“红黑榜”,对5个项目进行通报表扬、12个项目进行通报批评。
市中区红色物业“1+X”系列文件被市委组织部吸纳并在全市推广,有关做法在鲁祖轩、《山东组织工作》刊发报道,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作为经验做法转发至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承接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观摩会,并作经验介绍。(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