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枣庄薛城党建在线 > 党建和组织工作宣传 > 党建动态

枣庄市薛城区:做实“以地生财” 文章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发表时间: 2018年08月27日 21:20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今年以来,薛城区认真落实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解决部分村庄集体用地长期被少数群众侵占、合同签订不规范、租金收缴不上来等问题,大力实施“钱袋子”工程,把盘活土地资源作为集体经济增收的一剂“良方”,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全区清查出集体机动地、“四荒地”、老果园、山林地等土地 23697.35 亩,重新发包 3652 亩,收取承包金 310.5 万元。其中,19 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收回土地 651 亩,重新发包 510 余亩,收取承包金 21.1 万元,空壳村集体土地收益由130元/亩增长到413元/亩,有力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一、调研摸底,让土地现状“明”起来。区委组织部组成专题调研组,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到 7 个镇街深入调研,尤其对薄弱村、空壳村实行村村到,摸清问题根源。坚持求“深”,在与村级负责人座谈了解的基础上,深入党员群众家中问情况、摸实底;坚持求“广”,不仅摸清空壳村集体土地现状,而且对非经济空壳村也进行了调研摸底;坚持求“全”,详细了解集体用地的亩数、分布位置、土地性质、使用现状以及收回打算等。同时,组织各镇街严格开展自查,对村级集体用地现状进行详细摸底、统计,兜清家底。通过调研了解到,全区 93%的村庄有集体机动地(含山林),每年约收缴租金 585 万元,有近 1 万亩集体机动地(含山林)承包金多年甚至一二十年未收取。

  二、铁腕清理,让集体资产“聚”起来。一是宣传造势“浓”。强化宣传发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喇叭广播、流动宣传等形式,宣传上级政策要求,让党员群众知晓了解,获得广泛支持,打消部分村干部怕收回土地得罪人的顾虑。全区共悬挂条幅 240 余幅、张贴标语 520 余条、出动宣传车 90 余车次。二是村民议事“公”。针对少数人侵占集体资源、大部分群众有怨言的实际,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由村民代表对村级集体土地使用现状拉出清单,召开会议公开决议如何清理,并明确责任人、监督员和时限要求,清理进度及时公示,切实让群众心里亮堂。三是清理核查“严”。对极少数拒不配合的人员,村“两委”成员、党员和乡贤、“五老”等结对帮包,靠上做工作。借助扫黑除恶集中行动,组织各镇街抽调纪检、组织、公安、经管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对拒不清退集体用地、又不按新标准缴纳租金的人员予以严肃处理,起到了震慑作用。区委组织部正牵头组建工作队,聘请律师,严格核查各村往年签订的土地山林承包合同,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合同按程序依法终止,切实维护集体利益。

  三、多措增收,让沉睡资源“活”起来。对收回的集体土地资源,由镇街指导村级及时整合,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让“死地”变“活财”。一方面,重新发包出租。联系有实力的投资者,将收回的集体土地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周营镇清理收回土地 4000 余亩,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保底分红等办法,全镇村级集体收入新增 200 余万元。陶庄镇西防备村,对收回的 410 余亩荒山重新发包,仅此一项每年收入近 7 万元。另一方面,引进小微项目。对收回的集体土地进行平整,建设简易厂房或大棚,引进各类项目。常庄镇付庄村借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奖补资金,对收回的集体土地平整后建设冬暖大棚 10 个,引进了花卉种植项目,首年即可增收 12 万元。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特色产业,巨山街道黑峪村发挥生态优势,利用收回的集体山林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集休闲、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村集体每年可增收 10 余万元。

  四、考核奖惩,让干部劲头“提”起来。一是考核提比重。区委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列入对镇街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压实镇街责任。区委组织部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千分制考核,将分值比重提高到 20%,并推行季度节点考核、通报制度。二是奖励加筹码。按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全区“钱袋子”工程要求,指导各镇街把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列入村干部业绩考核,与村干部的奖励报酬挂钩;鼓励村级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通过,报镇街党委批准,从集体经济增量部分拿出一定比例奖励村级班子,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情。三是惩罚不留情。制定具体惩罚措施,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力的村干部,除通报批评外,扣减相应绩效考核报酬,并与评先树优挂钩,真正做到奖优罚劣。今年以来,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力,全区各镇街共约谈村干部 50 余人次,通报批评 10 余人次,扣减绩效考核报酬 2 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