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新湖街道以“服务365天天我都在”党建品牌为引领,坚持“用最好的资源做党建最强的力量抓党建”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有效激发基层治理的新活力、新动能,助推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织密“微网格”,激活“新引擎”。网格化治理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新湖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微网格”为抓手,按照居民300~500户的标准,进一步优化调整基础网格设置,将辖区19个社区划分为135个网格,运用“一张网+铁脚板”绘制网格图,“人、房、信息”统一标注、动态更新,党员、退役军人、空巢老人等统一标注,做到见楼知户、见户知人、见人知情。以一“网”兜起大小事,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精细化。“人在网格走,事在格中办”,处置问题更精准、更高效,激活了基层治理“新引擎”,切实打通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用活“微信群”,信息“全覆盖”。新湖街道利用“微信群”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党员微信群”作为推进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加强了与党员的沟通交流、教育管理,实现了党建工作由“被动式”教育向“互动式”管理转变。各社区组建“居民微信群”,提供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在线服务,让微信群成为惠民政策“宣传员”、为民办事“服务员”、化解矛盾“调解员”,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效率,加深了邻里之间的交流。
圆梦“微心愿”,画好“同心圆”。“微心愿”托起大民生。新湖街道以圆梦“微心愿”为切口,不断拓展党建服务项目,健全完善服务机制,聚焦困难群体“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入户走访、热线电话等形式,向辖区内贫困户、空巢老人、困难老党员以及残障人士征集“微心愿”,以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链接“城市治理合伙人”资源,推行构建“群众点单、街道(社区)派单、单位(组织)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机制,精准化满足群众微心愿,努力解决群众所需所盼,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画好党群“同心圆”。
做实“微服务”,架起“连心桥”。新湖街道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做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宗旨,落实“微服务”,提升为民服务精准度。依托“红色义仓”“城市治理合伙人”平台及资源,全面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衔接15分钟生活圈,补齐服务设施短板,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参与,配建教育、养老、医疗、购物、娱乐设施,提供暑期托管、送餐助餐、爱心义诊等多元化服务,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他们得到更多呵护,织密养老托育民生保障网。
打通“微治理”,服务“零距离”。以“社区共同治理研究会”为牵引,新湖街道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两新”组织、社区的作用,建立一核多元社区治理体系,吸纳离退休干部、专家学者等多元人才,组建研究会智库,认真分析群众“微诉求”“微矛盾”,按照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从严从细列出清单,分析研判群众诉求,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共商项目解决共性问题,以“社区书记论坛”“圆桌议事会”“社区治理共同体研讨会”等形式,确保服务“零距离”,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
制定“微公约”,倡树“新风尚”。建立“微公约+治理”机制,新湖街道各社区秉承“居民公约居民定”的原则,通过上门入户、微信群、意见征求会等形式,面向居民征集意见建议,组织社区居民共谋共商,形成贴合各社区实际,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邻里和谐、环境卫生等元素,广泛推行,让纸面的文字走进居民生活,逐步成为居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形成社区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中共德州市德城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