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事业强。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为抓手,通过党建强村、人才兴村、产业富村,多层次、全方位奏响乡村振兴“三部曲”,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变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党建领村,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坚持从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着手,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凝聚人心、攻坚克难、发展生产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配强班子。在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换届工作要求,依法规范操作,成功选出新一届村“两委”成员192人,平均年龄44.61岁,比上届降低6.4岁;大专以上学历47人,比上届提升17.58%;35岁以下年轻干部64人,比上届提高27.63%,高质量完成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的任务目标。二是提升能力。为进一步激发新班子的工作干劲,提升新班子的履职能力,徐庄镇举办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培训班,既指路子又教方法,既严纪律又增信心,帮助他们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坚定发展信心。三是干事创业。选得好是基础,用得好是关键。村“两委”换届工作完成以后,徐庄镇党委及时部署,推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迅速进入“实干模式”,围绕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难题,以“等不及”“闲不住”的劲头,做好“开门第一事”,掀起了一股抢干实干热潮。同时,全镇42个行政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年度规划及任期目标,真正做到了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聚民心。
人才兴村,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紧紧抓住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试点的机遇,厚植创新创业乡村沃土,为镇域内重点企业提供“保姆式”人才服务,实现一企一高管、一企一专家、一企一团队、一企一平台,引导青年人才由远离家乡的“离家雁”、短暂停留的“淘金客”真正转变为心系故乡、致力乡村振兴的“自家人”,吸引了回乡种樱桃哈工大“傻”硕士高安勤、紫藤书画文化协会会长李鹏、电商直播达人朱玉凤、把服装厂开回老家的高贵增、将核桃玩出花样的李中尉等一大批“好青年”典型,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
产业富村,奏响乡村振兴“主题曲”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今年以来,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牢牢把握发展主线,打响“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役。一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新申报地瓜、黄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壮大生态养殖产业规模,新开工晨玺、四知堂农牧生态养殖项目2个。二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继续培树壮大德丰食品、永兴板栗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争创行业“领军”企业,四知堂高科技板栗产业园新开发板栗汁、板栗仁等三个系列7种产品。三是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公司”模式。发展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业态,提高优势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共进,真正让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全镇有3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占比88.1%,超额完成了任务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步,徐庄镇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动力”,让党建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相关阅读
党建引领农村发展 人才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