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市召开区(市)挂职干部座谈会,进一步部署推进第一书记工作,各区(市)、枣庄高新区负责第一书记工作的挂职干部参加会议。会上宣读了《关于市派第一书记住村督查情况的通报》,各区(市)、枣庄高新区挂职干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挂职干部对两个多月以来在区(市)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谈得实在具体,工作热情高、劲头足、抓得实。下一步,要相互学习借鉴,自觉比学赶超,从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做好第一书记管理服务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在实和深上下功夫。一要抓实两大任务。要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一方面,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好我市出台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村干部坐班值班、“三务公开”、村级活动场所“清洁净化”、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村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任期目标管理等各项制度。另一方面,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千方百计让村级集体经济“钱袋子”鼓起来。以摸清底数、找准路子、管好家当为抓手,做好以地生财文章,实现集体增收长流水、不断线,确保年内消除空壳村。二要抓严一条纪律。严格落实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是硬杠杠、铁纪律,要引导好第一书记严守纪律底线,在农村真蹲实住、真抓实干。三要用好一个方法。以常态化督查压实职责、推进工作,多开展不打招呼的暗访和夜查,让第一书记时刻紧绷“遵章守制”之弦。
二、主动作为、统筹协调,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一要注重协调派出单位助力。与派出单位多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指挥部、协调部、保障部作用。督促好市派第一书记向派出单位党委(党组)主动汇报工作,坚持“人往基层走、事往基层办、钱往基层投”,争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到派驻村调研,帮助解决问题。引导好派出单位落实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和有关待遇,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二要注重协调组织部门支持。发挥好组织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对第一书记的管理考核,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增强第一书记服务农村本领。要做到依靠不依赖,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探索推进第一书记工作的有效途径。三要注重协调镇街党(工)委辅助。压实镇街责任,督促好镇街党(工)委书记执行定期谈话制度,定期调阅第一书记驻村日志,了解第一书记工作动态;及时通知第一书记参加镇街全体人员会议,了解镇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工作重点。四要注重协调涉农部门帮扶。加强与市、区(市)涉农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涉农政策和项目,协调多方支持。善于整合涉农资源,充分发挥政策、项目、资金的整体合力,帮助第一书记打开工作局面。五要注重加强横向沟通联系。各区(市)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互相借鉴,共同提高。采取实地观摩学习的方式,激发第一书记内生动力,提升全市第一书记工作整体水平。
三、因势利导、打造品牌,在典型带动上下功夫。一要善于创造典型经验。持续深化第一书记“三四五”工作机制,坚持抓好第一书记管理工作,维护好品牌。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加强创新、注重引导,调动第一书记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推广好的做法及成功经验,树立新品牌。二要善于培育典型个人。通过观摩交流、述职汇报、督查考核等方式,发现工作成绩优异、亮点突出的第一书记。坚持抓点带面、点面共进,将第一书记培育成为基层党建的“明白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乡村振兴的“引路人”。三要善于总结宣传。梳理总结各区(市)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做到既宣传典型经验也宣传典型个人,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好信息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介,宣传报道第一书记的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及工作亮点。(中共枣庄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