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枣庄党建在线 > 基层党组织建设 > 农村

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坚持党建引领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发表时间: 2021年08月01日 11:00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近年来,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聚焦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工业农业齐头并进、文化旅游比翼齐飞、生态民生和谐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生态文明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百强村”,跻身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第79位。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背靠“大树”好乘凉》为题,专题报道了大宗村发展壮大元宝枫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

  做优基层党建,着力激发基层组织新活力。党支部是乡村振兴的“方向盘”。大宗村由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人均收入3万余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得益于村党委书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历经30余年的艰苦创业、埋头苦干。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大宗村党委下设1个农村党支部、4个企业党支部,党员125名。近年来,村党委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支部齐抓共管、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协调、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党员定职定岗。坚持使用德才兼备者、实绩突出者、群众公认者,积极为80余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岗位职能、专业技能、个人意愿等,合理分配到2处党员活动中心、10处党员示范服务场所、4个党员爱心服务队中,定期轮流坐班,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新冠疫情期间,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严防死守,累计捐款14万余元用于疫情防控,全村上下形成了勤勉尽责、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支部引领发展。推动企业由家族化群体扩展到职业化人才团队,由人治体制转变为法治体制,建立员工容错机制,每年拨出专项资金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深造。村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

  做强集体经济,着力增创三产融合新优势。村集体是富民强村的“蓄水池”。大宗村党委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元宝枫产业为依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食品、保健品向药品、化妆品延伸,将支柱产业由制造业转变为健康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富民强村。一是做大一产。加快改变以往依靠煤炭、运输等传统资源产业的局限,秉承“向土地要健康、向土地要财富、向土地要幸福”的发展理念,以发展元宝枫产业为总抓手,投资1亿余元,种植元宝枫2万余亩,被授予首家“省级元宝枫苗木繁育基地”“山东省林业科学院木本油料实验基地”“中国林学会元宝枫示范基地”“中国老科协元宝枫科技示范基地”。二是发展二产。创建了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汇财元宝枫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村两委+基地+农户”规模化管理模式,辐射带动杨楼村等周边10余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元宝枫产业。注册成立强壮国人食品有限公司,元宝枫茶、元宝籽油等深加工产品已批量生产,并积极与法国吉尔伯特化妆品公司合作,建立产学研销一体化营销框架,使元宝枫产品走出国门,走进国际市场。种植元宝枫给大宗村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照每亩种植55棵元宝枫树计算,通过嫁接、科学管理,亩产可达1吨,出油量为150公斤,籽油亩产效益可达4万元。三是带动三产。充分挖掘元宝枫的景观价值,努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围绕元宝枫产业,在元宝枫基地建设了中华枫树博览园,开设休闲养生游、科普馆、农家乐体验等项目,着力将基地打造成为集苗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每年带动大宗村及附近村600余名劳动力就业。原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老科协会长陈至立对元宝枫基地发挥优势引领乡村振兴取得的显著成效作出批示肯定。

  做美文化旅游,着力打造宜居宜游新典范。乡村文化是文明乡风的“催化剂”。乡村振兴,既要生态塑形,也要文化铸魂。大宗村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同时,深度挖掘培育特色文化,丰富了群众生活,文明了乡风民风。一是开发保护旅游资源。秉持“既要物质实力,又要文化实力”的发展理念,成立大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8亿元建成江北第一家村级公园——“宗泽园”,投资3000万元修复了古汉庙——“玉皇庙”。目前,大宗村已开发千年古槐、和谐家园、植物园等旅游景点20余处,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二是积极开展主题活动。推进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制定了《大宗村规范化管理公约》《大宗村文明公约》,创办了大宗电视台和内部报刊《山东大宗》,广泛传播大宗好声音,凝聚发展正能量。定期举办孝心大讲堂、集体婚礼、村民体育运动会、元宵节灯盏和春节游艺大拜年等主题活动。三是传承弘扬孝心文化。由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等12部门共同推出的“中国孝心示范工程”在大宗村试点启动,每月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建成集住宿、休闲、娱乐、健身、就医于一体,可容纳80余名老人居住的花园型、公寓化管理的“山东省一级敬老院”。被评为“中华孝心第一村”。

  做实民生福祉,着力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将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致力于让村民过上现代化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宗村每年用于改善村民生活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一是发展社会事业。通过完善基础建设,全村电视网络、无线网络、天然气、中央空调冷暖气等,均通过管线送入每家每户。在大宗村,村民用水、电、冷暖气等全部免费,村物业维修、治安队、环卫队、绿化队等,为村民提供全天候服务。村民自30周岁起便由村里统一办理社会福利和养老保险,并每年出资给村民办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成枣庄市第一家村级网络平台、藏书量为2万余册的图书馆和村民活动中心。二是强化人才培养。先后投资1800余万元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建成1处省级规范化小学,连续28年对考上大学、硕士、博士的学生分别给予5000至5万元的奖励。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大宗村共培养了320名本科生、40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成为大宗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三是打造景区村庄。相继建成小康房1080套,建筑面积300—1000平米不等的和谐家苑别墅楼30套、公寓楼1幢,商业房500余套。规划商业街1500米,建成占地9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一处;建成占地35亩的村文化广场,完成全村8横11纵、20公里道路硬化及大街小巷的环境绿化,建成生态园基地4处,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