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枣庄党建在线 > 基层党组织建设 > 农村

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西城头村:党建引领 多点发力 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表时间: 2021年07月21日 09:47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基础保证。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西城头村按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安排部署,坚持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围绕“党建引领、绿色靓村、黄豆生金”的发展思路,做好“三篇文章”,推行“三种模式”,释放“三个效应”,不断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2019年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100万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再创新高,达到120万元。西城头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市基层党建示范点”等称号。

做好“三篇文章”,规范“三资”管理保增收

以“三资”规范化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村集体土地依法回收、规范发包,促进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聚焦清产核资。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动党员、村民全程参与,共同摸清“家底”,累计清理不合规合同180余份,收回土地600亩,并对外重新发包,为村集体增收20万余元。二是聚焦高效利用。做优“商业地产”,将闲置多年的门面房升级改造,吸引3家个体商户入驻,每年收取租金3.6万元。做活“边角经济”,整合村内路边沟坎、闲散宅基地、“四旁”边角地等土地25亩,通过“集体经营、租赁使用”的形式,为村民提供晾晒场地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4万元。三是聚焦长效管用。创新推行村级财务“会审会签”制度,每月5日前准时召开村“两委”会、村民理财小组会和党员议事会,对村级各项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逐人逐项审核认定,构建了科学、高效、透明的“三资”管理长效机制。通过规范发包集体资产、资源,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

推行“三种模式”,巧借“外力外势”稳增收

围绕做优做强村集体经济,打出“村企联合、旅游带动、项目驱动”组合拳,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一是村企联合抱团发展。实施“腾笼换鸟”,做强“工业地产”,依托废弃厂房、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成功引进爱尔特童车厂、春天恒温库等6个项目,通过土地入股、合作分红等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二是旅游带动融合发展。依托环月亮湾湿地公园区位优势,通过“空心村”治理,整理并流转土地200余亩,供景区种植苗木,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实现了村庄与景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三是项目驱动持续发展。充分挖掘优质项目资源,整合扶贫、统战等上级扶持资金100万元,入股春晖冷库、同泰维润、龙潭农场高效农业等企业项目,通过“保底+分红”模式,每年按照不低于6%的比例分红,为村集体稳定增收6万元。

释放“三个效应”,激活“内生动力”促增收

坚持“以豆为媒、靠豆兴村”,全力服务保障豆制品品牌创建,以特色产业推动强村富民。一是释放豆制品产业集聚效应。高标准建设占地6平方公里的豆制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将基地内4座生产厂房对外出租,招引80余家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入驻,每年收取租金20万元。二是发挥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效应。村党总支牵头领办豆制品专业合作社,为豆制品生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技术指导、物流运输等有偿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三是借势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效应。坚持群众自愿和依法依规原则,拆除破旧房屋300余套,整理复垦土地120余亩,既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制约瓶颈,又为豆制品转型升级拓宽了发展空间。

下步,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西城头村将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强村计划,按照“突出产业规划先行,立足优势长远发展”的思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方面,立足农业抓工业,依托豆制品全产业链共享转型升级示范园建设,全力服务辖区豆制品小微企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另一方面,发挥环月亮湾特色旅游产业优势,培育物业服务、文化旅游、物流运输等经营实体,通过资源资产入股、提供管理服务等方式,引导村集体参与企业市场化运作,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