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枣庄峄城党建在线 > 基层党组织建设 > 农村

小蝎子大产业 小棚体大收入

峄城区阴平镇罗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发表时间: 2019年08月28日 08:56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峄城区罗庄村位于阴平镇中部,与赵庄村、侯庄村进行整合后,现有村民331户、1186人,党员28名,“两委”成员6人,耕地1357亩。近年来,罗庄村通过强化支部引领聚合力,带领党员群众,盘活村内闲置土地,拓宽增收渠道,走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2018年集体收入10万元。

    一、支部领航聚合力。想致富,靠支部。村庄要发展,首先要建强党支部这个“领头羊”。以前罗庄村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增收缺项目、致富没路子,村里无钱办事,群众参与村庄发展积极性不高。近年来,村“两委”多次参加集体经济专题培训后,及时转变思想,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支部分析会,析根源、明方向,村干部致富能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有效得到解决,“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提升。村支部书记多次主持召开党员大会,围绕谋发展、促增收,征询集体经济发展意见建议,结合村内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发展特色养殖业的路子。

    二、深挖内找强实力。村庄要发展,还需要有产业支撑。为了发展壮大村庄集体经济,村“两委”采取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摸清家底明方向。借助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契机,村干部带头,党员群众齐上阵,全面摸底统计村庄的公共资产、资源,清理出多个闲散地块10余亩,其中村西的3亩“鸡嘴地”,因地块不够方正、土地贫瘠,不适合建设厂房或种植农作物,无人承包,常年闲置。经村党支部多番讨论决定,将这块地用于养殖小型经济动物,发展特色蝎子养殖。第二步招引人才助发展。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将小时候在本村长大的洛阳养蝎能人引进作为技术指导,实行个人“技术、资金入股”和集体“资金、土地入股”,投资30万元建设蝎子养殖大棚,棚内搭建150个养蝎塔,每个塔收益2000元,预计年营业收入30万元,纯利润10万元,村集体分得2万元,加上土地发包8万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第三步借助资金促发展。争取区级集体经济扶持引导资金50万元,建设二期2个蝎子养殖大棚,9月份完成建设并投产,2个大棚年收入80万元以上,纯收入不低于20万元,预计村集体收入30万元。

    三、拓宽路径添动力。罗庄村是峄城区住建局派驻的第四轮第一书记帮包村。两个月来,第一书记通过争取单位帮扶,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改扩建大队部,建设休闲广场,栽种绿化花木2万余株,绿化村内道路500米,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村民对村庄发展信心十足。今年,村“两委”多次到济宁蝎子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学习,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阴平镇依托区级两年180万元集体经济引导资金,镇里每年再配套100万元,设立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循环使用。

    罗庄村借助资金打造集蝎子育种、培育、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罗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