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服务群众,围绕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临城,大力实施“三大工程”,以党建破题社区治理,将服务理念贯穿社区党建始终,有效回应了市民期盼,实现了“社区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目标。
一是实施社区党建“强基工程”。牢固树立“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是关键之举、解决基层实际问题是现实之需”理念,建设阵地、激发活力,以扎实的举措强本固基。以市委“三年双百集中行动”及区委“百村(居)新颜”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堡垒工程”建设,投资50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西丁、燕山、清泉、宝山、沙河、龙泉、蟠龙社区等14个村居阵地的新建提升工程,彻底解决了街道部分村居无办公阵地或办公阵地狭小的问题,做到了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实施社区党建“引领工程”。做好社区党建工作,重在务实,贵在创新。坚持“党建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品牌化”,突出抓好社区党建品牌化建设。以党建项目为载体,整合社区党组织、便民服务站等资源,精化细化为民服务措施,积极探索建立“六必到”、“六必访”、“八必报”、“十条为民服务线”等“66810”社区党建为民服务品牌,实现了“10分钟党员服务圈”、群众事务全程代办,为民服务精准度大幅提升;积极对接红色传统文化根脉,投资50余万元,创建党建品牌“红书吧”,定期举办读书会、交流会,品红书、温党史、忆党情;以“百舸竞进”活动为载体,打造了燕山社区“行君子之风,做有为之人”党建人文品牌,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永葆共产党人的纯洁本色;契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定位,投资100万元,启动了蟠龙社区“信仰的力量”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坚持“抱团服务”的工作思路,整合社区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人员力量,创建“党员先锋队”,180余名社区党员常年活跃在社区基层一线,深入开展创卫、创城、城市拆违等攻坚活动,定期走访慰问空巢老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真正做到了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服务。
三是实施社区党建“惠民工程”。坚持以党建推动社区服务,以社区服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在为民办实事中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围绕“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临城目标”,抢抓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契机,结合环保督察、控建拆违等活动,全力补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全力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工作思路,投资1200余万元,实施站前小区、清泉社区“破旧出新”样板打造工程,新建疏通排水沟6042米、清淤4230立方,完成强弱线下地4402米,铺设沥青路面3.5万平方米,粉刷立面外墙漆12万平方米,更换盖板4.2万块,新栽植绿化苗木5.6万余株。抢抓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契机,对辖区内110余个老旧小区进行提升改造,近几年累计投资1800余万元,完成各老旧小区立面墙体粉刷29万余平方米,修补硬化破损路面1.5万米,整修下水道1.7万米、更换破损盖板4600余个,“拆违建绿”新增绿化面积6万余平方,各老旧小区形象和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二是狠抓老旧小区脏乱治理。坚持“让环境更宜居,让群众更满意”的工作思路,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清运建筑及生活垃圾8.9万吨,清除卫生死角2350处,清理三堆五垛、乱扯乱挂4300多处、“菜园子”1220处、1.8万平方米,清除“小广告”、“牛皮癣”11.5万处,老旧小区整体形象大幅提升,市民生活居住环境明显改观。三是强化精细化管理。老旧小区综合形象提升,三分靠整治,七分靠管理。首先,街道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以社区为单位,将辖区划分成23个大网格,以小区为单位细化成182个小网格,以楼栋为单位分解成若干个微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和工作任务,做到网内有格、格中有人,有人问事。其次,强化城管进社区。抽调社区工作人员50余人配合城管部门,跟踪抓好老旧小区乱植乱种、乱停乱放等“十乱”整治,实现管理常态化、长效化。第三,强势推进物业化管理。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管理市场化运作,65个老旧小区已落实物业管理,17个零散小区已落实准物业管理,做到“专人干专事”,实现老旧小区长效保洁、常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