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领航 规模种粮
——滕州市鲍沟镇推动村集体经济和现代农业“双提升”
发表时间:
2022年07月16日 17:01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今年以来,滕州市鲍沟镇紧紧围绕市委“在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创新突破”的部署要求,坚持大党建引领大发展,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推动村集体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双提升,守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一是狠抓基层组织力。坚决扛牢“抓班子、带队伍”的主责主业,突出抓好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今年共评出五星级党支部29个。同时用好村级考核指挥棒,共评定“干事创业好班子”11个、“干事创业村干部”36名,进一步激发村级班子和组织力、战斗力。二是狠抓粮食生产力。全镇现有耕地6.7万亩,粮食年产量达到8.7万吨。为发挥农业基础优势,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今年投资1500万实施了惠及8个村、覆盖1万亩的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竣工验收,逐步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树成林的稳产高产农田。三是狠抓改革创新驱动力。坚持组织引领,用好农业改革关键一招,积极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镇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5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家、省级家庭农场2家;党支部领办的粮食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家,合作社粮食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千余亩;61个村完成“破十”任务,7个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通过认真调研分析,探索推行了“红色领航,规模种粮”的发展模式和“三个坚持”的具体措施。一是坚持组织引领强基础。针对很多老百姓对“外来种粮大户”信任度低的情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坚持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框架内,积极推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种粮食,让农民既放心、又安心。二是坚持规模种粮拓新路。发挥先进村级榜样作用,不断探索因地制宜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道路。比如,赵泉楼村党支部牵头成立金利专业合作社,将全村1400余亩土地“整建制”流转入股,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7万元,农民可得保底加分红1100余元/亩;后汉宫村党支部与市供销社开展合作,实行“村社共建全托管”模式,流转土地912亩,年可新增村集体收入16万元,增收的内容包括:沟渠等涨出土地种植收益、水井、道路等基础设施入股所得,同时农民可得保底加分红1000余元/亩,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民的“双增收”。三是坚持试点力推双提升。坚持党委力推、支部领办、因村制宜原则,通过充分调研,梳理出了“大户流转”“合作社+合作社”“供销托管”三种模式,目前已在18个村进行试点,力争年底增加适度规模种粮面积1.5万亩,总数达到2.2万亩,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业高质高效“双提升”。
鲍沟镇作为产粮大镇,拥有国家级合作社-鑫剑农机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可提供的最大全托管服务面积达3.5万亩。下步,将围绕市委决策部署,持续发力,奋力突破,重点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组织牌”,筑强核心。积极推动村党支部书记动态调整,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实行一村一策整顿转化,配强头雁、筑牢核心。发挥好2名选派村支部书记、7名第一书记作用,强化书记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良性发展局面。二是打好“改革牌”,拓宽路径。持续深化农业改革,走稳走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致富路,鼓励土地流转、全程托管、入股分红等多元方式,确保年底新增粮食专业合作社10家,完成增加托管和规模经营面积1.5万亩的目标。三是打好“政策牌”,激发动能。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奖励机制,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纳入村党组织评星定级的重要评价指标,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加快创建农业重镇提供强力支撑,为实现全市现代农业创新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