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滕州党建在线 > 基层党组织建设 > 农村

滕州市洪绪镇“党建+”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全域美

发表时间: 2020年09月10日 20:40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近年来,洪绪镇积极探索“党建+美丽宜居乡村”模式,把基层党建作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动力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先后打造A级美丽乡村17个、B级美丽乡村3个,占全镇总数的62.5%,其中龙庄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党建+规划”,把好建设“方向盘”
 
  一是坚持高站位谋划。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洪绪镇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洪绪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作战图、时间表,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组织51名镇村干部赴绍兴现场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经验,拓宽新思路。二是坚持高标准规划。委托浙江大学天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全域规划,多次召开规划评审会、重点工作调度会,广泛征求不同层次人员意见和建议,注重保护乡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不断修改完善规划,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三是坚持高水平建设。围绕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节点,高水平建成新丰村农事记忆馆、郝洼村家风堂、孔子学堂、杜场村工匠馆、颜楼村革命历史展览馆等文化场馆,留住乡愁记忆,融入秀美荆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带,纳入“欢乐滕州嘉年华·美丽乡村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
 
 
美丽乡村建设
 
“党建+文化”,引领乡村“新风尚”
 
  一是夯实文化载体建设。深入推进文化墙、善行义举“四德”榜、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文体广场五大建设,农家书屋、文体广场实现全覆盖,新建村文化大院4处,绘制各类宣传版面200余幅。依托道德讲堂、家风堂等,弘扬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培育优良家风家教,以好家风温润好民风。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利用党员活动室,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等载体,实现支部全覆盖,激活党员的精神之魂。三是突出典型示范引领。在全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最美洪绪人”等评选活动,白龙湾村狄绍敏荣登“中国好人榜”,颜楼村颜景相家庭荣获山东省“最美家庭”。突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村级“一约四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破除陈规陋习,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四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广乡村文化娱乐项目,举办文艺演出、十九大书画展3场,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文艺演出16场、“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公益电影下乡204场,有效促进良好村风、民风的形成。
 
 
党员集体学习
 
“党建+颜值”,实现村貌“新蝶变”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镇、社区党委(党总支)、村三级责任,采取集中排查、标号管理、挂图作战、销号推进的方式,对32个村卫生死角、“三堆五垛”、枯死绿植、建筑垃圾等开展地毯式清理整治,出动人力2万余人次,大型机械设备320余台次,清理各类垃圾3000余吨,栽植绿植40余万株,整治空闲宅基地150处、残垣断壁85处,修葺下水道1万余米,清理整治滕泉路两侧等16处沟渠8000余米。一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五化”“七改”“四绿”工程,建成“四好农村路”33公里,实现户户通硬化道路村级全覆盖, 50%的村创建为山东省卫生村。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投资60余万元新建村公厕6处;实施16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11个村纳入城市二污管网,完成建设氧化塘5个;全面完成172户美丽庭院建设,同步做好342户示范户巩固提升。二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一村一网”“网格化管理”机制,每村设立“片长、街长、路长”数名,建立“村庄、片区、街巷、居民”四级责任体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实行日间全时段环卫保洁制度,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村貌“新蝶变”
 
“党建+产业”,撬动发展“新动能”
 
  坚持“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一是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团结村由党支部牵头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盘活20亩闲置土地,建设11637平方米陶瓷批发市场,年可实现租金收入100余万元,村集体公益金分红10万元;白龙湾村结合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整合6处2.6亩闲置宅基地,新上木门加工项目,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统筹安排无资源、位置偏的村联村异地置业、抱团经营,为28个村在滕州市区和镇驻地建设购置6500平方米商铺,年租金收入129万元,村均增收近5万元。二是发展产业带动型经济。依托新东谷面粉、今缘春酒业、盈泰食品、福康食品等食品龙头企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抱团发展现代特色生态循环农业,带动全镇1.4万亩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三是发展服务创收型经济。组织81家企业成立非公经济综合党委和商会,积极为村企合作、抱团服务牵线搭桥,由村集体为工矿企业提供运输、销售等服务增加收入。西侯庄村依托泉上煤矿成立泉鑫物流公司,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0余万元;整合徐王庄等9个村闲散资金640万元,与中科蓝天公司合作,村集体年分红41.6万元,并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四是发展乡村旅游型经济。借助创建荆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机遇,突出打造白龙湾、郝洼、杜场等16个美丽乡村,带动发展农家乐、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等业态,厚植美丽乡村建设物质基础,金庄农场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30余万元,被评为枣庄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品园。
 
 
特色种植提升农民收入
(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