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37名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村党组织书记赴村报到
发表时间:
2019年11月22日 09:07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11月18日,滕州市召开集体谈话会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组织工委书记李利华与市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到村任党组织书记人员进行任前谈话。
会议现场
按照枣庄市委统一安排部署,滕州市扎实开展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人员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工作。经过枣庄、滕州两级组织报名、单位推荐、资格联审、确定初步人选、联合考察、部务会研究把关和任前公示等程序,共选派37名市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
会议现场
会议指出,从市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人员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是枣庄市委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的重要环节。
会议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村任职,要提高认识,珍惜机遇,深刻领会到村任职的重大意义。要立足本职,躬身实践,努力争当优秀村党组织带头人。一要端正态度、找准定位。选派人员下去是为了乡村振兴、强村富民和干事创业,只有工作找准了出发点,工作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任职经历才会更有意义。二要抓住关键、带动全局。要抓班子、带队伍。着力提高班子致富带富、管村治村的能力,抓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激发党员服务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抓经济、促发展。立足村庄实际,通过支部领班合作社,增强村级集体“造血”功能。要抓服务、办实事。着力解决群众“医学路水电气”等生产生活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抓制度、促规范。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严格“三务”公开、坐班值班和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落实,推动村级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要正视问题、担当作为。要深入走访调研,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造成任职村贫困或软弱涣散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要理清工作思路,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帮助基层办好想办却办不好的事情,解决基层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难题。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学会借力而行,处理好与村干部、镇街党(工)委以及派出单位的关系,要注重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充分尊重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
会议强调,各镇街党(工)委要帮助选派人员尽快转变角色、理清思路、开展工作。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管理考核,督促责任落实。坚持“四不两直”常态化调研,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要加强与选派人员的沟通联系,帮助解决选派人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会后,市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人员陆续到镇村报到。(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
选派人员到镇村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