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滕州市洪绪镇白龙湾村第一书记张波
发表时间:
2018年10月31日 11:10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时光如梭,自被派驻滕州市洪绪镇白龙湾村任第一书记,时间不知不觉间过去了一年多。一年多的驻村时光,让我感触很深、感慨颇多。辛苦与幸福交织在一起,有苦亦有乐,有酸更有甜,让我在充满希望的广袤农村,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别样人生。
白龙湾村入村牌楼
扑身子、转角色,带着感情真心融入
毕业后,我一直在机关工作,虽然接触过基层群众,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基层经历。基层工作经验的缺乏,加之我来自千里之外的省份,虽然在本地生活了十余年,语言和风俗习惯等障碍,还是让我从心里打怵。但是组织的信任和作为农民后代想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的激情,使我丢下了包袱,下定决心扎根农村,做出一番成绩。
然而从机关到农村,强烈的反差,还是让我猝不及防。沟通难度大、人生地不熟、工作无思路、生活条件差等因素多少还是让我有些动摇。同时,在群众的眼神里、在村干部的言谈举止中,能强烈地感觉到一种陌生感和怀疑心。甚至个别村民说得很直白:“你就是下来镀金,好回去提拔的。”听到这句话,我心中虽很不舒服,却没有回应,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和成绩来获得群众的认可。如何尽快打开局面就成了我的第一个难题。
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我将“白+黑”和“5+2”的组工干部精神带到了村里,真蹲实住扎根白龙湾村,带着感情走进群众,把老百姓当亲人,挨家挨户走访,学说农家话、同吃农家饭、齐干农家活。渐渐地,我以村为家的精神,感动了父老乡亲。村民们把我当成了村里的一份子,不论到哪都热情地招呼我“小张书记”,甚至年纪大的直接叫我“小张”,每每听到亲切的乡音,我内心一股幸福感呼之欲出。
走访帮包贫困户
中秋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五保老人
上项目、强“造血”,打造持续发展动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村居要长远发展,不能光指望“输血”,根本上还需要自己“造血”,必须要有自己的项目和收入。当我将这一想法向党员和村民代表提出时,许多党员和村民代表因为种种顾虑,均不予认可,认为村里目前运行还可以,不要因办项目而欠了账。于是,我通过解读十九大报告精神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精神,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先后到大宗村、沙东村等先进村以考察学习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党员群众的发展意识,逐步让大家转变了思想。
意见统一了,然而发展的路子却毫无头绪。我们就发动党员群众集思广益,共同探寻发展道路。虽然讨论了建设沿路门面房、办农家乐、流转村土地办农业项目等多条思路,但由于区域、资源局限等原因都被否定了。几经周折,考虑到本村有木材生产的传统,有些村民都在从事装修行业,并且村“两委”成员中有一定的人脉和销路,初步确定了木门配件加工项目,可是效益究竟如何还需调研确认。期间,我与村干部一块到多家木门厂家和建材市场考察了解行情。通过半个月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木门需求量大,但由于业务体量关系,木门厂家专攻整门生产,对配件生产的意愿不强,木门配件市场前景比较乐观。经过最终商讨,一致认为项目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并且村里有成熟的人脉和销路,可以通过订单生产、来料加工等方式降低经营风险,以质量和服务来取争取客户,决定了上马木门配件加工项目。滕州市委组织部和洪绪镇知道我们的计划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解决了项目的启动资金问题。
哪知项目一波三折,选址又成了难题,本来就村小地少,想找块地建厂房何其困难。通过调查,只有村西南面一块集体林地可用,然而这块地30年前分给了10余户村民使用。时过境迁,了解情况的村干部都已退休甚至去世,我们估计收回的困难不小。意想不到的是,多数村民都很明事理,对村里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虽有个别群众不情愿,但经我们的耐心说服,也很快交还了土地。最终,历时半年,项目终于得以落地建设,目前钢结构厂房已建设完成施工,近期就可安装设备并投产达效。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3万元,并可带动近部分村民就业致富。我仿佛看到了白龙湾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厂房和正在建设的村级阵地
听民声、办民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然而,面对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如何筹集资金,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村级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了解到洪绪镇争取的省“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即将在我村实施,这让我们看到希望。我与村“两委”针对村民所盼所需,拟定了本村美丽乡村创建意见,主动向派出单位和镇党委政府进行汇报。经过多次沟通交流,村里的建议受到了上级肯定,为我村增加党群活动中心、活动广场等多项民生项目,解决了村民反映强烈的诸多问题。
为保证质量,我与村“两委”成员全身心靠在工地,没白没黑、没有周末。施工期间,为了少花工钱,能干的活我们就自己干。建设道路时,为确保沥青铺设效果,需要对路面泥土进行深挖清理,我与大家一起拿铁镐整理,活干完了双手都是水泡。村里人看了都心疼不已,纷纷说:这哪是你们文化人干的活啊。这种事还有很多,整个工期下来,我整个人瘦了一圈,身上也晒得黝黑。
街巷复铺沥青
粉刷村内墙面污渍
整修下水道
项目完成后,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复铺、硬化了街巷0.65公里,建成了56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整修下水道2公里,架设太阳能灯34盏,栽植绿化苗木3000余棵,粉刷各类壁画20余幅,村居环境大幅改善。成立了20人的广场舞蹈队、7人的红白理事会,并开展“四德”模范评选,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明乡风渐渐形成。看着村庄的明显变化,听着外村人对村里发展的赞赏之言,感到无比舒适和畅快。
村文化广场新貌
广场舞队跳起来
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到村送文化活动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辛勤的付出,让我真正能扎根基层受到村民的认可,一声“小张书记”使我收获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宝藏。下一步,我将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工作目标,继续坚持“群众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将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准,把为民谋利作为第一责任,把关心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无愧组织和全村党员群众的期望。(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