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滕州党建在线 > 基层党组织建设 > 农村

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

——记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党委

发表时间: 2018年07月06日 11:15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坐落在滕州市西南部,全村现有860户,3500人。大宗村党委下设1个农村党支部、4个企业党支部,党员120余人。
 
  近年来,大宗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农村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典范。2017年,全村拥有固定资产18.6亿元,产业涉及煤电、生物制品、绿色能源、物流运输、元宝枫、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生态林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门类,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村民每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先后被各级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生态文明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百强村”“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世界孝心第一村”“中华孝心第一村”“山东省十大名村”“省级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并于2017年跻身于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第79位,享有“鲁南第一村”的美誉。
 
夯实组织基础,推动组织振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建强,才能带动百姓富。大宗村党委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积极优化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各支部齐抓共管、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协调、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了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28号党员活动日”“四定双诺三挂钩”任期目标管理等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党员帮带,爱心联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等活动,让每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长期无偿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积极为80余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岗位职能、专业技能、个人意愿等合理分配到2处党员活动中心、10处党员示范服务场所和4个党员爱心服务队中定期轮流坐班,“亮身份,亮承诺”,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强化基层党建阵地建设,积极推进党员网格化管理,开展多元化、党员自治服务,活化了党建工作载体,保持了党建工作活力。依托“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推行党员学习培训积分制,强化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
 
实施“二次创业”,推动产业振兴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及时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企业转型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工业立村、项目兴村”的发展战略,持续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针对产业结构资源型依赖偏重、市场竞争比较优势降低、企业成长速度减缓等现状,大宗村“两委”班子5人,团结带领广大党员职工群众迅速掀起“二次创业”高潮,及时调结构、转方式、项目技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实施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大宗煤矸石热电和生物公司40万吨原淀粉、10万吨变性淀粉等主导产业“链条化”,形成“工业废水—沼气—发电—热电—洗煤”的产业链条“闭合圈”,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变性淀粉、麦芽糊精等生物制品,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循环经济高端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健康产业,投资1亿余元,种植元宝枫1万余亩,被省林业厅命名为首家“省级元宝枫苗木繁育基地”。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元宝枫产业为依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立汇财元宝枫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强壮国人食品有限公司,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生产出元宝枫保健茶、元宝籽油、元宝枫面条、元宝枫香皂、元宝枫饮料等产品,将健康产业发展成为集团支柱产业。华东六省一市林学会学术交流会暨全国元宝枫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大宗村召开现场会,与会领导纷纷表示,大宗村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推进元宝枫规模化种植,为乡村振兴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振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大力加强村庄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完善基础生活设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小康房960套,别墅20套、公寓楼一幢,商业街2000余米,商业房500余套,建成了标准化封闭市场一处,全村绿化、硬化率均达60%以上,公共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同时,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学校、敬老院、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卫生院、储蓄所、警务室、公祭堂等基础设施。村庄实现了“六通十化”,其中,水、电、暖、气全部免费,村民合作医疗费用也由村承担。成立了物业公司,组建了30余人的治安队、40余人的环卫队、20余人的绿化队,全天候做好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以薛国故城遗址为文化根基,充分挖掘元宝枫的景观价值,着力将“省级元宝枫繁育基地”打造成为集苗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中华枫树博览园,定期举办元宝枫观赏节,发展第三产业,开设休闲养生游、科普馆、农家乐体验等项目,带动乡村旅游。探索推广“树随路走、谁栽谁有”多元运行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因地制宜栽植元宝枫,将元宝枫树推广应用于公园、河道、街道、小区和庭院等绿化工程,让村民真正生活在“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幸福乐园,实现了改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优化培养渠道,推进人才振兴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实施“千百十”人才培养五年计划,聘请租赁北大、清华、浙大、西北农林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校高层次人才,彻底了打破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建立体制完善、按劳分配、量才分配的用人制度。每年拨出专项资金,选派优秀青年团员、企业干部和技术骨干到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国家大中型企业参观学习,到北大、浙大、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家著名大学进修学习;每年选派200名职工到青岛、徐州、济南等地参加培训,让这些人学有所成,回来后安排到各企业主要岗位。目前有10名在外地学习回来的青年进入企业领导层,50余名技术骨干学成回来安排到重要岗位。坚持把教育摆在第一位,先后投资1800余万元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连续25年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并为特困学生设立助学金,一直免费供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潜移默化,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在大宗村已蔚成风气。目前,大宗村有博士生10名,硕士生60名,出国留学生20名,本科以上大学生500余名,为大宗村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弘扬忠孝文化,推进文化振兴
  大宗村党委坚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始终秉持“既要物质实力,又要文化实力”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完善文化设施为突破口,以促进乡风文明和谐为着力点,以孝治村,促乡风文明,提升了农村社会文明水平。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立大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宗泽园、玉皇庙、和谐家园、文化广场、人工河、植物园、民俗博物馆等景点。大力加强“四德”教育,制订《大宗村规范化管理公约》《大宗村文明公约》,自办内部报刊《山东大宗》,开办大宗电视台,广泛凝聚和谐正能量。推进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家庭、进社区,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活动网络;向村民进行孝心教育,宣讲《弟子规》,学唱《孝老敬老歌》;举办孝心大讲堂,讲解孝文化故事;制定村民道德公约、家庭道德守则、父母守则、儿女守则;评选表彰奖励“好婆婆”“好媳妇”“好父亲”“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生态文明户”,敲锣打鼓将“好媳妇”喜报送到其娘家;每逢节假日,定期举办村民体育运动会、元宵节灯盏和春节游艺大拜年活动,村民素质和精神文化品位不断提高。 (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