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突出“四抓四促”,切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抓镇村联动,把好“方向盘”。成立以镇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组织委员、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直10个相关部门责任人为成员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强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实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科级干部、第一书记帮包责任制,结合脱贫攻坚,开展调查走访,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协调项目、资金。强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责任意识,落实支部书记、村主任的主体责任,制定《齐村镇基层党建考核》,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占到党建考核的35%,发挥考核指挥棒的左右,明责加压,引导村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
抓人才推动,用好“领头雁”。结合村“两委”换届,采取选优一批、调整一批、派任一批、培训一批的形式,通过从致富能手和其他经济能人中选拔村干部,将一批观念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又带头致富的“能人”选入了村干部队伍。同时,发挥12名市、区派第一书记、10名党建专职副书记和4名大学生村官作用,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增强村级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除选好配强班子外,通过集中轮训、考察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目前,全镇共组织了4期村干部轮训班,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培训班内容,420余人次接受培训教育。
抓模式带动,探索“增收路”。齐村镇立足于各村实际,形成了以固本拓源型、土地整治型、产业带动型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固本拓源型。齐东社区利用齐村大集的综合带动效应,确立了商贸强村的发展目标,对现有资产资源进行盘活,改造商铺10余间。每年收取摊位管理费及商铺租金可达40万余元,既改善了市场环境,还增加了集体收入,很好地实现了互惠共赢。二是土地整治型。陆庄村找准发展优势,挖掘发展潜力,不断加大荒山开发力度,加快土地流转,筑巢引凤,落地荣盛等2个投资过亿的光伏项目,年集体收入增加到40余万。三是产业带动型。前良村凭借前良樱桃的口碑效应,积极牵头成立了果蔬合作社,并借助党委平台引进泰山学者一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红樱桃变成了“金疙瘩”。
抓管理促动,筑牢“防火墙”。积极争取市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扶持资金400万元,共扶持朱子埠、赵庄等4个村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为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用,镇党委研究制定了《齐村镇财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的拨付、审批、管理和监督作了明确规定。此外,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使用,统一实行“村账镇管”,由镇经管站统筹,村监委抓好日常监管,并对村级财务进行按月公开,充分保障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严格执行重大财务事项审计和离任村干部审计,管好村集体每一分钱,确保村集体资产安全、运行有效。(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