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枣庄市市中区围绕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重点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基层党建规范化、党员群众教育引导等工作,严防黑恶势力侵蚀基层政权,为扫黑除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聚焦换届选举,着力把好村级班子成员关口。一是严格换届“重点村”“难点村”排查。结合村级审计党务督查试点工作,成立3个督导调研组集中1个月的时间,对全区111个行政村开展专题调研,摸排换届“重点村”“难点村”12个,分别由区镇领导班子成员帮包指导换届工作。二是严格落实换届区镇联审制度。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区纪检机关、政法等19个部门,对1531名候选人进行逐一资格审查,排除村(社区)党组织有意参选人员19名,劝退村(居)委会有意参选人员20名,严防“村霸”“村痞”等人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三是严格开展换届选举“回头看”。组织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回头看”,重点查看村、社区换届是否依法依规操作、信访案件是否办结、配套组织是否健全等。目前正对925名已当选村、社区“两委”成员资格条件逐人“过筛子”,一旦发现有黑恶背景人员当选,将一追到底,依法依规依纪坚决予以清除。
二、聚焦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着力补短板促提升。今年以来,倒排出11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并及时将3个重点信访村、涉嫌违法犯罪村干部村纳入整顿范围,12名区级领导分别联系帮包1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同时,镇街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靠上帮包,向2个村调整增派第一书记,逐步形成区级领导联系、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帮包、选派第一书记带动“三位一体”转化升级机制,已完成转化7个,其余7个年底前完成整顿。建立第一书记“1+1”工作机制,本着就近指导的原则,在做好第一书记帮扶村工作的基础之上,确定一个邻近村作为协助指导对象,重点在农村党建规范化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务”公开等方面协助指导开展工作,基本实现111个行政村第一书记工作全覆盖。
三、聚焦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制定下发《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及考核打分表》,规范村干部履职尽责,促进基层党建规范化。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三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和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明确47条村级权力事项,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星级评定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推动战斗堡垒作用、示范带动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由党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7个督导组,对村级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集中督查、集中反馈、集中整改。按照“四不两直工作法”,针对“三务”公开、村干部坐班值班、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情况由常委部长带队,开展暗访督查6次,有力推动了村级运转规范化。
四、聚焦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着力营造扫黑除恶浓厚氛围。一是严肃换届纪律。在换届启动前,下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整治“村霸”问题实施方案》《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十严禁”及漫画》等文件通知,联合区纪委机关、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印发《全区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行为的通告》,加大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力度,通过以案说法、以案明纪等形式,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二是开展专题主题党日活动。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展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专题的主题党日活动,采取党组织书记领学、观看警示案例、党员交流研讨等形式,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是加大涉黑涉恶线索举报宣传力度。印发《致广大党员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一封信》,公开举报电话、举报方式,建立组织部门涉黑涉恶线索摸排台账,指导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职责,引导群众积极提供涉黑涉恶线索,配合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开展调查取证等工作,最大程度夯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群众基础。(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