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以“红市中·暖万家”城市基层党建服务品牌创建为契机,探索实施“一线一体一流”三个一工作法,进一步丰富为民服务手段,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深入一线送服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重心下移、阵地前移,从细微处入手,于细节处提升。“双报到”集结在一线。制定区直单位“双报到”工作指南,设置20个参考服务岗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帮包社区签订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确定党建联建、基层治理、生活服务等共驻共建项目10大类189项。2020年以来,全区93家“双报到”单位累计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40余次。“办实事”开展在一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组织机关、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组团”进社区,搭建“流动红色驿站”为民服务平台,为周边居民免费提供家电维修、义务理发、健康体检、法律咨询等25项便民服务,已累计开展为民服务活动8场次,惠及群众1.2万余人次。“微心愿”点亮在一线。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面向社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公开征集“微心愿”,组织机关和辖区党员揭榜认领、帮助圆梦。2020年以来,累计点亮群众“微心愿”451件,为困难儿童赠送图书及各类文具340余套。
协同一体抓治理。以区域化党建为统领,以网格化治理为基础,推动社区党组织网络与社会治理网格“双网融合”,构建全区域统筹、全领域协同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人员一体统筹。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组织架构,动员辖区内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楼栋长、直管党员、物管人员等2600余人,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分配到269个网格党支部,定岗定责开展服务群众工作。部门一体联动。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联办快办机制。聚焦“乱搭建”“乱停车”“乱摆摊”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整合60余个区直单位力量,合力攻坚。已累计发现和处理私搭乱建、占用公共设施等居民关注的“关键小事”980余件。问题一体通办。依托大数据技术,对汇总的各类信息进行智能化整理、分析、分类、自动派发,形成了“所有事有人管、所有诉求有人应答、所有纠纷有人调解、所有困难有人解决”的智慧办理模式。
瞄准一流强保障。聚焦制约服务能力提升的短板弱项,突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打造过硬队伍。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社区党组织书记,整体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4.57岁,大专以上学历较上届提高21.07%。新核定社区工作者439名,按照“就高不就低、兼职不兼酬”的原则落实“3岗18级”薪酬待遇。强化经费支持。社区运转经费和为民服务专项经费达到每个社区每年32万元,连续3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对不具备市场化服务条件的政府性安置小区和老旧小区给予政策性补贴,改变“无人管”“脏乱差”的面貌。建设红色阵地。在59个城市社区构建起1个党群服务中心实体运作、1个党群服务平台线上支持、多个“红色驿站”配套补充的“1+1+N”党群服务矩阵。充分利用机关腾退的办公用房、物业服务用房等,定位330个单元网格,分“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延伸基层服务触角。已建成100个“红市中·暖万家”红色驿站,累计服务群众9.2万余次。(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