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党工委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我管理、协商共治的有效方式,打造“楼·里”党建品牌,广泛听取民声、汇集民意,贯通基层多元治理的“毛细血管”,构建起了“组织有力、治理高效、服务贴心”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楼·里”建组织,凝聚共建共治的强大力量
徐家楼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贯通治理组织体系,将社区治理单元由网格向楼栋、单元延伸,让网格更密、邻里更近。贯通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各社区党委领导作用,从加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入手,5个社区成立33个网格党支部、169个楼栋党小组,着力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金字塔形组织架构,将基层治理网格延伸到小区、楼栋,实现红色物业红色网格一体运行。建强服务队伍。选聘网格长29名、楼长169名、单元长101名,实施“网格长+楼长+单元长”的“三长制”服务管理模式,举行楼长、单元长聘任仪式,开展“党旗进楼道”活动,通过设置“两长”公示牌、建立微信群,公布“两长”姓名、联系电话,明确职责范围,畅通联系渠道。为在辖区居住的1598名党员举办“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选出党员中心户,充实服务力量,把网格化管理服务延伸到每栋楼宇、每个单元、每户家庭,构建起楼长联动党员、党员主动服务、邻里互帮互助的社区服务新格局。汇聚自治力量。丰富“邻里一家亲”服务模式,召集民警、社区医生、律师、调解员和企业代表,组建“搭把手”爱心助老、“靠得住”平安守护等1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9大类34项志愿服务。从居民身边小事入手,组织开展“点亮楼道温暖回家”活动,以点滴小事暖民心、解民忧。开展最美楼道、信用楼道、文明楼道评选活动,营造“关门是一家、开门是大家”的和谐邻里氛围。
“楼·里”议家常,贯通精准服务的治理末梢
根据居民反映遇到邻里问题缺少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徐家楼街道党工委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建立“楼·里议”邻里协商议事机制,通过“问题收集—协商议事—协同办理”闭环工作流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问题收集机制。在每栋楼设立“楼·里”心愿箱,收集群众“微心愿”,采取群众“留言”、党员“跑腿”的方式,共搜集居民“微心愿”30余条,梳理形成“微心愿”清单,按照“居民留言、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办结评价”闭环服务。建立协商议事机制。按需召开“小马扎”楼头议事会,根据深入群众“问事”、广纳群言“理事”、多方参与“议事”、一心一意“办事”、阳光公开“评事”、动态跟进“督事”的协商议事六步工作法,由网格党支部书记召集物业服务人员、居民代表、驻地单位代表、网格员、楼栋长等参加,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服务提供在家门口、力量凝聚在家门口。通过协商解决路面积水、规范停车等“关键小事”11项,整理飞线2300多米,更换楼栋窗户408个,修整路面1900平方米,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建立协同办理机制。为链接各方资源,凝聚服务合力,街道党工委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办理机制,社区党委吹响集结号,向单位、驻地企事业单位主动“找服务”,同时依托泰山区“幸福家园携手共建”主题共建日活动,从居民需求入手,主动对接区直部门各类服务资源,将应急宣讲、免费查体、法律援助等“一揽子”暖心服务送至群众身边。
“楼·里”乐开怀,凝练睦邻友好的文化内核
坚持以“楼·里”党建为引领,以“楼里文化节”系列活动为抓手,开展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营造邻里和谐的氛围,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营造睦邻友好氛围。举办“楼里文化节”系列活动,以邻里和谐、邻里互助、邻里守望为主题,推动“楼·里”党建品牌做实做细、发挥作用。根据群众需求制定节目单,进行“点单式”表演,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体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楼·里”党建品牌的影响力。激发邻里自治活力。通过深入小区、楼栋走访居民,发动网格员挨家挨户收集信息,了解掌握小区人才资源,组建爱车俱乐部、书画联谊会、户外运动队、广场舞协会等6支活动队伍,邀请和鼓励社区有特长的居民参与“楼里文化节”系列活动的筹划,激发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热情和主动性,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点亮群众幸福生活。以民俗节日为依托,充实“楼里文化节”的内容,提升吸引力和参与度,在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开展“情系楼·里爱满楼·宇”端午节主题党日联建、“卯兔迎春闹元宵‘楼·里’守望一家亲”等活动,开展“立春茶话会”节气知识宣讲、“最美三月天巾帼绽芳华”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等22次。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举办“楼里电影节”,通过群众“点播”,为居民放映电影,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