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枣庄山亭党建在线 > 人才工作 > 典型经验

枣庄市:“以产聚才 以才兴产” 打造技能人才与产业协调发展新模式

发表时间: 2023年07月05日 10:43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近年来,枣庄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技能人才与产业协调发展新模式,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呈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

  一是“技能+创业+服务”,打造乡土技能人才发展新路径。着力培育乡土技能人才,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推动乡土人才、土特产、产业链互融互通,相关工作获央视报道。一是搭台子。举办枣庄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大赛,打响“匠心传承特色品牌,技能助力乡村振兴”大赛品牌,评选乡土特色品牌技能大师、技能标兵、技术能手、十佳电商主播共计116人。设立市区两级多维的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服务站和服务点,配备119名服务专员,以“六个一”服务机制建构架、12条具体举措抓落实、67项政策服务做支撑,做好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二是铺路子。创新“技能+直播”“人才+电商”模式,举办系列直播活动,为助力乡土特色品牌经营发展新业态做出有益探索。研发我市乡土特色品牌项目和技能人才信息系统,建立基础数据库,实施动态调整,构建市区两级信息互联互通的智能服务管理体系。制作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地图,实现“以点找点”“以点找事”“以事找点”等多元化检索VR场景“导航”,让辣子鸡、羊肉汤、菜煎饼等乡土美食一触可达。三是给位子。设立枣庄创业大学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学院及实训基地,结合乡土特色品牌研、学、游、展、销等发展需求,开发乡土特色品牌“技能+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开展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知识学习和创业能力实训,累计培训乡土技能人才1000余人。

  二是“党政+高校+企业”,打造院校技能人才培育新动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促业务、优服务、惠民生,进一步激发技工院校活力,组建技工教育集团,创新技工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集团现有成员单位143家,其中,技工、职业院校24家、企业118家、事业单位1家。2022年,枣庄市技工教育集团入选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基地)。一是高端推动。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支持枣庄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技工教育集团发展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支持枣庄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若干措施》,制定改革招生办学模式、推进校企融合发展、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等8个方面16项具体举措,促进技工教育创新发展。二是三链合一。打破“院校专于教学育人、企业专于经营生产”的固有模式,打造由政府引导,院校、企业共建共育的培养体系,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赋能。三是校企联动。建立较为完善的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和用工合作关系,去年以来,通过订单班、协议班培养3000余人。探索“双元”育人模式,枣庄工程技师学院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共建海信产业学院,实施专业化管理,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标准,目前学院共有在校生1500余人。

  三是“培训+评价+使用”,打造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综合运用金蓝领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企业自主评价等手段,依托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形成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使用三位一体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大规模开展提升行动。聚焦“6+3”现代产业,推广“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提升行动开展以来,组织城乡各类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二是精准化实施高端培训。将有自主评价资质的骨干企业纳入“金蓝领”培训基地范围,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培训高技能人才5574人。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长期、稳固的企校合作机制,联合培养企业职工2214人。三是规范化落实多元评价。“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在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目前,全市已备案企业213家,为1.1万名企业职工开展了技能等级认定。(中共枣庄市委组织部)